关于开展2005年度安全工程专业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1:08:44   浏览:919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开展2005年度安全工程专业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安监总人字[2005]53号

关于开展2005年度安全工程专业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做好2005年度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称评审工作,根据人事部人发[1997]109号文件规定,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现就申报2005年度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审范围

  安全工程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工程师任职资格。

  二、报送地点及时间

  (一)报送地点

  安全工程专业推荐评审材料报送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申报所需文件、表格等资料,可在www.cosha.org.cn网站,安全工程师栏目中下载。

  (二)报送时间:2005年10月30日前。

  三、申报基本条件

  (一)学历和履职年限要求

  1.按照国家《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和《实施意见》中,各档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学历和履职年限具体可按下列要求掌握:


 档次

学历、学位
员级
助理级
中级
高级
教授级

博士(博士后)


*0
2(*0)
5

硕士


*3
4
5

研究生班、双学士

*0
3
4
5

本科

*1
4
5
5

专科

*3
4



中专
*1
4






 

  注:表中所列年限:加*号为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年限,对应档次为初聘专业技术职务;无*号为任低一档次职务的最低年限。

  2.对于取得后续学历的人员,在今年的申报工作中其年限可暂按如下要求掌握:

  (1)取得后续大学本科学历2年以上,高级任职资格满5年,可申报教授级资格;

  (2)取得后续大学本科学历2年以上,中级任职资格满5年,可申报高级资格;

  (3)取得后续大学本科学历1年以上或大学专科学历2年以上,助理级任职资格满4年,可申报中级资格;

  (4)取得后续大学本科学历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或取得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专业工作满3年,可申报助理级资格。

  3.对于大学普通班学历(普通高校一九七O年-—一九七六年入学的毕业生获得的学历),根据原国家教委办公厅、人事部办公厅教学厅字[1993]4号文件精神,在评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时,对于一些在专业技术工作中,业绩突出,水平、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人员,可按有关规定申报、评审。

  (二)申报材料要求

  见附件:报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人员材料要求。

  (三)外语要求

  除以下人员外,其他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均须取得相应等级国家职称外语统一考试合格证书,或根据属地化考试原则,参照所在省(区、市)确定的申报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外语标准。

  1.获得硕士学位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获得博士学位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可免考外语;

  2.近3年内参加“TOEFL”考试分数达到500分以上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分数达到600分以上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可免考外语;

  3.年龄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专业技术人员,需参加国家外语职称考试,成绩做参考;

  4.参照所在省(区、市)其它有关免试规定,符合条件的人员。

  (四)计算机应用水平

  申报各系列各档次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取得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或国家局计算机等级证书、所在省(区、市)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考试合格证书。

  请各单位按照通知要求,切实做好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推荐工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评审材料,逾期不予受理。

  

二00五年五月二十三日

附件:报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人员材料要求

  为了保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对报送评审材料作如下要求:

  一、应报材料

  (一)应报的基本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以下均简称《评审表》)。报送份数由各单位根据干部管理权限确定。

  2.各种证件。包括:①所有学历的毕业证书复印件;②确认本人任职资格的文件(复印件);③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④外语合格证书、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⑤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合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⑥其他证书(如成果鉴定证书、获奖证书等);⑦非安全工程专业学历的技术人员需提交岗位培训或继续教育合格证书(证明)。按此顺序装订成册,封面采用附件1所示的统一格式。

  3.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需技术业务工作报告、技术业务专题报告(答辩论文)各1份;晋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只需技术业务工作报告1份。封面要求分别采用附件2、3所示的统一格式。

  技术业务工作报告按获得现专业技术职务后的业务工作及成绩逐年填写,报告字数高级不得少于3000字;中级不得少于2000字。

  晋升教授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答辩论文应为任高级、中级职务以来撰写的的文章(不包括讲话、总结、介绍单位概况的文章等),并应报送原件。

  4.任现职以来公开发表在正式刊物上的论文或著作等,应报送原件。

  5.申报高级以上技术职务需填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评审安全工程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一览表》(以下简称《一览表》,上报时要求采用附件5所示的统一格式),报送一式25份。中级不需报送《一览表》。

  6.申报人所在单位需填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_______年度拟评安全工程专业_____________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登记表》(见附件4),并加盖公章。

  (二)对应报材料的要求

  申报安全工程专业高、中级任职资格人员的材料报送要求,按人发[1997]109号文件和本通知执行。申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材料报送要求,按原煤人字[1997]第115号文件、人发[1997]109号文件和本通知执行。

  二、各种表格的填写

  (一)《一览表》的填写

  一览表内所有内容均要求打印上报。

  1.左上角的“学历”栏:应填写本人获得的最高学历、学位,其他学历(指在获得最高学历前取得的学历)填在“其他学历”栏。

  2.“呈报单位意见”栏:负责人由报送单位主要领导签字,并加盖单位的公章。

  3.“综合考核成绩”栏:

  (1)工作成绩:从工作的计划性及措施的周到可行、履行岗位职责及完成工作任务情况、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工作中的改进创新、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合理化建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方面考核打分,突出的给81~100分,较突出给61~80分,一般的给41~60分。

  (2)业务能力:从对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动态和发展趋势的掌握程度、本岗位业务及相关专业知识的熟知程度、现代化生产技术管理方法的掌握程度、生产及技术管理工作的经验、独立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领域关键性或复杂性技术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考核打分,能力高的给81~100分,较高的给61~80分,一般的给41~60分。

  (3)学历层次:按获得的最高学历、学位打分,博士为100分,硕士为90分,研究生班、双学士为85分,大学本科为80分,大学普通班为70分,大学专科为60分,中专为35分,高中及以下为20分。

  (4)答辩论文(必须为第一作者)评分标准:

  ①省部委主管的刊物86~100分;

  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和交流的论文76~85分;

  ③地级市(各煤管局)主管的刊物66~75分;

  ④论文(部委组织的学术会议交流论文)集、专业书籍中的学术论文56~65分;

  ⑤地级矿务局主管的刊物41~55分;

  ⑥未公开发表的40分以下。

  (5)答辩成绩最高不能超过答辩论文评分标准所规定区间的最高分数线,但可低于区间的最低分数线。

  (6)论文专著(必须为国家及省部委批准的刊物):

  ①超过15万字的专著100分;

  ②省部委主管刊物每篇20分;

  ③对应第(4)中第②款类的论文每篇17分;

  ④地级市(包括煤管局)主管刊物每篇14分;

  ⑤对应第(4)中第④款类的论文每篇11分;

  ⑥矿务局主管刊物每篇8分;

  ⑦其他每篇5分(县处级及以上单位内部主办的学术刊物);

  ⑧待发表及拟发表论文不得作为论文专著计分。

  上述各项分值均为第一作者。否则,得分按论文署名顺序分之一计算(即第二作者得相应项分值的二分之一,第三作者得相应项分值的三分之一,依此类推)。分数应与右侧的“任现职以来主要论文”相对应,该栏满分为100分。

  (7)外语成绩:应按在有效期内的外语合格证或成绩单上登记分数填写。如合格证上只标为合格,则按当年合格线分数填写。在报送材料时应提供外语合格证原件及复印件。

  (8)计算机:应按照规定取得的合格证书上登记的分数填写,如合格证书上只标为合格,则按60分填写或按发证部门出具的成绩单上分数填写。在报送材料时应提供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考试合格证原件及复印件。

  (9)职业道德:从遵守专业工作所涉及的各项法规和制度、对本职工作的热爱程度、团结协作、奉献精神、处理公私关系等方面考核打分,好的给81~100分,较好的给61~80分,一般的给41~60分。

  (10)工作态度:从事业心、责任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拓进取精神、遵守劳动纪律和出勤情况等方面考核打分,好的给81~100分,较好的给61~80分,一般的给41~60分。

  4.“从事专业工作简历”栏:按时间、单位、部门和专业的不同分段填写,不应有间断或重复,并注明任何党政或专业技术职务。

  5.“任现职以来主要论文”栏:

  “答辩论文”可从本人任现职以来已公开发表的论文中选取一篇填写;

  “任现职以来的论文”填写本人任现专业技术职务以来已公开发表的论文,按“论文题目”、“刊物名称”、“××年××期”、“第几作者”的顺序填写。

  6.“任现职后主要工作成绩”栏:由组织人事部门根据申报者拟晋系列的具体条件,重点地、实事求是地详细填写。

  (二)《评审表》的填写

  1.第1页“最高学历”中“学位”栏,若未获得学位,则应填写本人的最高学历(大本、大普、大专、中专等),若是后续学历,还应在学历后标明“后续”两字;其他学历可填在第2页“学习培训经历”栏的最上面几行中。“学校”栏中,学校名称应与毕业证书一致。

  “相片”栏应贴近照。

  2.第5页“任现职后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登记”栏:应根据栏中的各项要求,详细而明确地填写本人所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内容及业绩。

  3.第7页“著作、论文及重要技术报告登记”栏:应以任现专业技术职务以来的为主。

  4.第8页“考试成绩及答辩情况”栏:“考试成绩”必须填有外语考试的分数,“答辩情况”栏按答辩的三个题目,答辩论文成绩、考核小组评语、答辩成绩四项顺序填写,答辩评语应概括、简明、恰如其分,答辩成绩以百分制打分。答辩论文及答辩成绩应为答辩考核组(由2-3位专家组成)所有成员所给评分的平均分。

  5.第9页“年度及任职期满考核结果”栏:应如实、详细填写,结果按人事部人职发[1990]7号文中规定的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填写。政工系列应将此项补在“考试成绩及答辩情况”背面。

  6.评审表内的落款日期统一规定为:个人及基层单位一栏一律填在9月15日之前,呈报单位一栏一律填在9月30日之前,答辩情况及评议组或同行专家意见一栏一律填在10月15日之前。

  三、其他

  (一)上报材料中提供的各种学历证明,由各单位审查其原件,确认为国家承认的学历,并在复印件上加盖组织人事部门印章。凡1983年前部队转业人员除附学历复印件外,还应附有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学历证明书”。若学历证明遗失,应附本人干部档案中的毕业生鉴定表或学籍登记表复印件。本人所在单位或个人出具的证明均不能作为学历的依据。

  (二)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需答辩工作,由总局委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组织进行。

  (三)《一览表》以A3纸规格打印或复印,各种证书、业务工作报告等均以A4纸规格复印,所有材料必须清晰、整洁。

  装材料的档案袋必须牢固、结实,有线绳可系,并将附件7所示的《报送材料明细表》统一贴在档案袋的正面。

  (四)报送材料时须交近期2寸照片一张。

  附件:1.各种证件复印件封面

   2.技术业务工作报告封面

   3.技术业务专题报告(答辩论文)封面

   4.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________年度拟评安全工程专业____________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登记表》

   5.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评审安全工程专业高级专业___________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一览表》

   6.考试成绩及答辩情况、年度及任职期满考核结果

   7.报送材料明细表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东北人民政府 最高人民法院东北分院关于规定死刑审核办法的通令

东北人民政府 等


东北人民政府 最高人民法院东北分院关于规定死刑审核办法的通令

1950年9月8日,东北人民政府、最高法院东北分院

各省(市)人民政府主席(市长),各省市人民法院院长:
关于反革命与惯匪死刑案件及其他被告不上诉而判决确定之死刑案件的审核,为了适应当前情势需要及处理及时起见,特规定如下:
(一)各省由省审核委员会审核,省主席批准后执行。
(二)沈阳市由市长批准执行。
(三)鞍山、抚顺、本溪三市送由最高人民法院东北分院院长批准后执行。
(四)各省及沈阳市人民政府,须将审核之死刑案件,填表备文并检附判决书呈送最高人民法院东北分院备查。
东北人民政府1949年9月21日公文第223号关于死刑审核制度之通令,即行废止。以上各项即希遵照执行为要。
此令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监察部、审计署关于印发《中央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监察部、审计署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监察部、审计署关于印发《中央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2002年9月29日 财库[2002]48号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促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各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和财政预算单列的企业集团总公司(以下统称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包括人民币和外汇存款账户)的管理。
中央预算单位分为一级预算单位、二级预算单位(特殊情况可分为三级、四级等预算单位,下同)和基层预算单位。
  第三条 中央预算单位开立、变更、撤销银行账户,实行财政审批、备案制度。
  第四条 中央预算单位须由财务机构统一办理本单位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手续,并负责本单位银行账户的使用和管理。
  第五条 中央预算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银行账户申请开立及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安全性负责。
  第六条 中央预算单位应在国有、国家控股银行或经批准允许为其开户的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银行)开立银行账户。
第二章 银行账户的设置
  第七条 中央预算单位只能开设一个基本存款账户。该账户用于办理本单位预算内、预算外、自筹以及往来等资金的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等业务。
  第八条 中央预算单位只能开设一个基本建设资金专用存款账户,用于核算本单位使用的各种基建资金。
  第九条 中央预算单位按有关规定收取的预算内、预算外资金,可开设一个预算收入汇缴专用存款账户,用于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的收缴。该账户的资金只能按规定及时上缴中央国库或中央财政专户,不得用于本单位的支出。中央预算单位按有关规定收取的预算内、预算外资金,有特殊利息处理要求的,可单独开设收入专户。
  第十条 中央预算单位根据住房管理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可分别开设一个售房收入、住房维修基金及其利息、个人公积金、购房补贴专用存款账户,用于核算职工按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规定交纳的购房款等资金。
  第十一条 需开设外汇账户、外汇人民币限额账户的中央预算单位,可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按程序办理。
  第十二条 中央预算单位按相关规定可开设党费、工会经费专用存款账户。
  第十三条 中央预算单位因特殊原因,经批准可开设如下账户:
  (一)垂直管理独立核算的非法人机构,确需开设的基本存款等账户;
  (二)中央一级预算单位独立核算的离退休机构,确需开设的离退休经费专户;
  (三)系统财务与本级机关财务机构分设并对所属单位有转拨经费的一级预算单位,确需开设的经费转拨账户;
  (四)其他特殊情况,确需开设的账户。
第三章 银行账户的开立
  第十四条 中央预算单位按本办法规定报经财政部门审批后,可开立银行账户。二级预算单位按照基层预算单位管理。
  第十五条 中央预算单位需开立银行账户时,应报送“开立银行账户申请报告,填写财政部统一规定的《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开立银行账户申请表》(附件一)或《中央基层预算单位开立银行账户申请表》(附件二),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开立银行账户申请报告应详细说明本单位的基本情况和申请开户的理由,包括新开账户的名称、用途、使用范围,开户依据或开户理由,相关证明材料清单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等。
中央预算单位提供的证明材料包括:
  (一)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应提供机构编制、人事、民政等部门批准本单位成立的文件。
  (二)开立其他账户的,应提供下列证明材料之一:
  1、基本建设项目的立项批准文件;
  2、按照国务院规定程序批准收取的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及其他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的文件;
  3、实行住房制度改革的批复文件;
  4、拥有、使用外汇的相关证明材料;
  5、其他相应证明材料。
  第十六条 一级预算单位(含本级,下同)的“开立银行账户申请报告、《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开立银行账户申请表》(附软盘)及相关证明材料,由其财务部门报财政部审批。
  第十七条 财政部应及时对一级预算单位报送的开户申请进行合规性审核,对同意开设的银行账户签发《中央预算单位开立银行账户批复书》(附件三)。
  第十八条 基层预算单位的“开立银行账户申请报告、《中央基层预算单位开立银行账户申请表》(附软盘)及相关证明材料原则上应经一级预算单位审核签署意见后,报基层预算单位所在省份或计划单列市的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财政专员办)审批;一级预算单位所属预算单位级次较多、分布较广的,在符合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其基层预算单位的开户申请可由其规定的主管单位审核签署意见后,报当地财政专员办审批。
  第十九条 财政专员办应及时对基层预算单位报送的开户申请进行合规性审核,一般应在3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并对同意开设的银行账户签发《中央预算单位开立银行账户批复书》。
  第二十条 基层预算单位的主管单位与当地财政专员办对基层预算单位的同一开户申请有异议时,双方应进行协商;协商后意见仍不一致的,分别报一级预算单位与财政部,由财政部将审定结果函告一级预算单位与相关财政专员办。
  第二十一条 财政部门对同意开设的有明确政策执行期限的账户,应在《中央预算单位开立银行账户批复书》中注明该账户的使用期。
  第二十二条 中央预算单位持财政部门签发的《中央预算单位开立银行账户批复书》,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账户管理的有关规定,到相关银行办理开户手续。
  第二十三条 中央预算单位应在财政部门签发《中央预算单位开立银行账户批复书》的15个工作日内,开立相应的银行账户,在开立银行账户后3个工作日内,填写财政部统一规定的《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备案表》(附件四),附软盘报相应批准开户的财政部门和各级主管单位备案。
第四章 银行账户变更与撤销
  第二十四条 中央预算单位按规定发生的下列变更事项,按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进行备案:
  (一)中央预算单位变更名称,但不改变开户银行及账号的;
  (二)中央预算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法定代表、地址及其他开户资料变更的;
  (三)因开户银行原因变更银行账号,但不改变开户银行的;
  (四)其他按规定不需报经财政部门审批的变更事项。
  第二十五条 中央预算单位的主管单位发生变更的,应在变更后3个工作日内填制《中央预算单位主管单位变更登记表》(附件五),附软盘报相应财政部门和各级主管单位备案。
  第二十六条 中央预算单位确需延长账户使用期的,应提前提出申请并按本办法第三章规定的程序报财政部门审批。审批期间,按原账户使用期执行。
  第二十七条 中央预算单位开立的银行账户应保持稳定。确因特殊需要变更开户银行的,应按规定将原账户撤销,按本办法的规定重新办理开户手续、销户与开户的备案手续,并将原账户的资金余额(包括存款利息)如数转入新开账户。
  第二十八条 中央预算单位被合并的,其账户按规定撤销,资金余额转入合并单位的同类账户。合并单位应监督被合并单位撤销其账户,并负责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办理备案手续。
不同中央预算单位合并组建一个新的中央预算单位的,原账户按规定撤销,按本办法第二章、第三章规定重新开立银行账户,并办理备案手续。
  第二十九条 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使用期满时必须撤户。撤户时预算收入汇缴专用存款账户的资金余额按规定缴入中央国库或中央财政专户,其他账户资金余额转入本单位基本存款账户,销户后的未了事项纳入基本存款账户核算。同时,中央预算单位应按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办理备案手续。
  第三十条 中央预算单位按规定开设的银行账户,在开立后一年内没有发生资金往来业务的,该账户应作撤销处理并按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办理备案手续。
  第三十一条 中央预算单位因机构改革等原因被撤销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撤销所开立的银行账户,并按相应的政策处理账户资金余额。其销户情况由其上一级主管单位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办理备案手续。
第五章 管理与监督
  第三十二条 财政部门应建立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信息管理系统,对中央预算单位开立的银行账户实施动态监控,跟踪监督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等情况,建立中央预算单位账户管理档案。
  第三十三条 中央预算单位要按照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用途使用银行账户,不得将预算收入汇缴专用存款账户资金和财政拨款转为定期存款,不得以个人名义存放单位资金,不得出租、转让银行账户,不得为个人或其他单位提供信用。
  第三十四条 中央预算单位对不同性质或需要单独核算的资金,应建立相应明细账,分账核算。
  第三十五条 中央预算单位应加强对所属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监督管理,建立所属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定期对所属预算单位银行账户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所属单位不按规定开立、使用、变更及撤销银行账户的,应及时督促纠正;纠正无效的,应提请财政部等职能部门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六条 除本办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外,开户银行不得办理未经财政部门审批的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开设业务。
  第三十七条 开户银行在办理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开立手续后,应及时将中央预算单位的开户情况报送其总行。
  第三十八条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监察部、审计署(以下统称监督检查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实施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 财政部门在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中,发现中央预算单位有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应按规定进行处理;发现开户银行有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应移交中国人民银行或国家外汇管理局进行处理。
  第四十条 中国人民银行应监督开户银行按本办法规定为中央预算单位开立银行账户,查处开户银行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国家外汇管理局应按本办法和国家外汇管理规定,监督中央预算单位开立和使用外汇账户,查处开户银行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四十一条 审计署应按本办法规定对中央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实施监督检查,查处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发现开户银行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应移交中国人民银行或国家外汇管理局进行处理。
  第四十二条 监督检查机构在对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实施监督检查时,受查单位和开户银行应如实提供有关银行账户的开立和管理情况,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拖延、拒绝、阻挠;有关银行应如实提供受查单位银行账户的收付等情况,不得隐瞒。
  第四十三 条 监督检查机构在对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实施监督管理中,认为应追究中央预算单位有关人员责任的,应按财政部、审计署、监察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严肃追究扰乱财经秩序违法违纪人员责任的通知》(财监字[1998]4号)填写《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建议书》,移交监察部门进行处理;涉及追究开户银行有关人员责任的,移交监察部门进行处理。
  第四十四条 中央预算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监督检查机构除责令违规单位立即纠正外,应函告财政部,由财政部决定暂停或停止对违规单位拨付预算资金,同时提交监察部门对违规单位的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10号)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违反本办法规定开立银行账户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章规定,改变账户用途,使用相应银行账户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
  (四)不按本办法规定变更、撤销银行账户的,或变更、撤销银行账户不按规定报送财政部门审核、备案的;
  (五)其他违反账户管理规定的。
  第四十五条 监督检查机构发现开户银行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提交相关机关按照《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国务院令第26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281号)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函告财政部,由财政部决定取消该金融机构为中央预算单位开户的资格;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违反本办法规定,为中央预算单位开立银行账户的;
  (二)允许中央预算单位超额或超出账户功能提取现金的;
  (三)已知是中央预算单位的资金而同意以个人名义开户存放的;
  (四)明知是预算收入汇缴资金、财政拨款而为中央预算单位转为定期存款的;
  (五)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及其他法律法规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中央预算单位确因业务需要开设贷款转存款账户、保证金存款账户的,可按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账户管理的规定到开户银行开户,并按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办理备案手续。
  第四十七条 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的中央预算单位,按《中央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和《中央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收缴管理改革试点办法》的规定,由财政部为其开设零余额账户和中央财政汇缴专户;其原有账户确需保留的,暂按本办法规定程序审批后保留,并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推进情况按财政部的有关规定进行清理、归并、撤销。
  第四十八条 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和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参照本办法,另行制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的银行账户管理规定。
  第四十九条 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可根据本办法制定本系统内部的基层预算单位开户报批等具体银行账户管理规定,报财政部并抄送相关财政专员办备案。
  第五十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监察部、审计署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发布前发布的有关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附表1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开立银行账户申请表
http://www.mof.gov.cn/news/file/fu2002481_20050311_20050517.doc
  附表2中央基层预算单位开立银行账户申请表
http://www.mof.gov.cn/news/file/fu2002482_20050311.doc  
  附表3中央预算单位开立银行账户批复书
http://www.mof.gov.cn/news/file/fu2002483_20050311.doc
  附表4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备案表
http://www.mof.gov.cn/news/file/fu2002484_20050311.doc
  附表5中央预算单位主管单位变更登记表
http://www.mof.gov.cn/news/file/fu2002485_20050311.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