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江门市扶助残疾人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21:36:47   浏览:819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江门市扶助残疾人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江门市人民政府


江府[2008]60号

关于印发江门市扶助残疾人办法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江门市扶助残疾人办法》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门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江门市扶助残疾人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残疾人的优待扶助,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广东省扶助残疾人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持有江门市辖各市(区)残联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并且户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残疾人,享受本办法的优惠待遇。户籍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残疾人,可以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第九条第一、二款、第十条第一款、第四十条第一、二款、第四十一条第一、三款、第四十五条获得扶助。

第三条 市、各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重视残疾人事业,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残疾人扶助工作。

市、各市(区)残疾人联合会负责组织、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做好残疾人扶助工作。

 市、各市(区)财政、民政、工商、税务、卫生、教育、司法行政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履行维护和保障残疾人权益的职责,共同做好残疾人扶助工作。

第四条 全社会应当对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

 对残疾人的扶助,实行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方针。

 鼓励和扶持社会组织、个人为残疾人扶助工作提供捐助、开展残疾人康复医疗与训练、人员培训和科学技术研究。

第五条 市、各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扶助残疾人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增加,统筹安排,加强管理。



第二章 就业保障



第六条 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应当按不低于本单位上一年度平均在岗职工人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其中,安排一名盲人或者一级肢体残疾人上岗就业的按安排两名残疾人计算。

 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第七条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依法兴办福利企业、工(农)疗站和盲人保健按摩机构等福利性企业和机构,鼓励和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凡经认定符合享受税收优惠条件的企业,由企业提出申请,税收部门根据税收有关政策给予减免税收的优惠照顾。

第八条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当把残疾人职业介绍纳入劳动就业网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应当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如:停车场、报刊亭、电话亭、福彩、体彩、绿化等岗位;对村、社区残协配备残疾人专职委员的,由当地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第九条 对残疾人的个人所得,按照《关于〈广东省残疾人等个人所得税减征规定〉的批复》(粤府函[2001]204号)减征个人所得税。

 对残疾人个人为社会提供的劳务免征营业税;对残疾人个人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免征增值税。

 残疾人个人利用自有房屋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规定纳税确有困难的,向房产所在地地税机关申请,经批准,可以减免房产税;残疾人个人在征税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有用地,按规定纳税确有困难的,可以向土地所在地地税机关申请,由其按规定权限审批后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出租屋业主为残疾人,在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时,对持《低收入家庭证》的免收房屋租赁手续费,对仅持《残疾人证》的减半收取房屋租赁手续费。

第十条 对残疾人申请从事个体经营(如劳务、修理、服务性)或者申办私营企业的,有关部门应当优先核发营业执照,并在经营场地、摊点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工商、税务、卫生、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免收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 有关部门减免垃圾清运费等。

 对盲人开办的盲人按摩所(中心),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费,如果由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接的,应当减半收取。

第十一条 对兴办残疾人扶贫基地带动10户以上残疾人且每户年均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根据实际情况由市、市(区)、镇(街道)三级每年给予总额1万-5万元的资金扶持,具体扶持比例由市、市(区)、镇(街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另行规定。

第十二条 鼓励和扶助用人单位、社会组织或个人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帮助、支持残疾人特别是有就业需求的智力残疾人或者精神残疾人就业;鼓励残疾人主动通过应聘等多种形式就业;禁止在就业中歧视残疾人。

第十三条 各单位接收残疾人时应当尽量安排适合的岗位,而且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办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女工生育等保险,并保证残疾人和健全人同工同酬。

第十四条 对在国际、全国、全省等重大体育赛事夺得名次的运动员应当加以奖励和优先安排就业。

第十五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下岗分流人员中应当照顾残疾人职工,夫妻双方均在同一单位工作的,至少应当保障一人在岗就业。对仅靠本人工资收入维持家庭生活的残疾人职工,非因单位撤销、解散、停产、破产,用人单位一般不得安排其下岗。企业停产、实施兼并和破产的,应当优先做好残疾人职工的安置工作。

 用人单位辞退残疾人职工、解除与残疾人职工的劳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应当报当地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备案。

 

第三章 技能培训

 

第十六条 各类公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应当接受符合相应条件的残疾人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对经当地残联同意后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可的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残疾人,其培训费可以凭培训机构开出的发票及职业资格证书,由当地残联给予报销70%,每年每人限报一次,每次报销限500元以内(含500元)。

 第十七条 各级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及残疾人联合会免费为残疾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和人事档案保管等就业服务。



第四章 扶贫解困



第十八条 对城镇低保家庭中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补助;对农村低保家庭中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按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补助。

第十九条 各级残联每年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残疾人扶贫风险准备金,对不可抗力和突发事件造成生产、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临时救助。

第二十条 凡属于危房的农村残疾人家庭,均列入2008-2012年农村泥砖房危房改造范围,扶助资金由市、市(区)、镇(街道)三级共同负担,对贫困残疾人家庭自负部分仍有困难的由各级残联纳入年度预算计划中统一安排。

第二十一条 房产部门对符合规定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应当优先安排配房租赁或者给予租金补贴;对残疾人居住破旧公房的要及时进行维修。

 第二十二条 依法拆迁残疾人房屋的,拆迁单位应当本着方便生活的原则,在安置地段、楼层上给予照顾,下肢残疾人和盲人优先安排低层。拆迁残疾人经营性用房时,要妥善安排,补偿经济损失。拆迁单位在支付搬家费时,对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残疾人,应当比规定标准提高 50% ;对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残疾人所必需的生活过渡用房,应当予以解决。

第二十三条 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家庭成员里的成年残疾人因离婚、丧偶或者无住房、丧失劳动能力等原因同其离、退休父母一起居住的,其收入及低保补差可以同其父母分开计算。

第二十四条 对残疾人有法定抚养、赡养和监护义务的人员,必须依法履行义务,确保残疾人基本生活。各级政府要充分依托现有的福利院、敬老院、工疗站等福利机构为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供养、日间照料和居家安养等服务,对支付托管费用有困难的,予以托管资助。

第二十五条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财产,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捐赠财产的使用和管理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的有关规定。

政府对社会力量举办的残疾人供养、托养、康复、教育等机构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并且可以通过向其购买服务的方式扶助残疾人。



第五章 医疗救助



第二十六条 对因家庭确有困难又不能全部支付医疗费用的精神病人,精神病医疗机构应当视患者家庭的实际情况在收取费用上给予适当的照顾,残联按有关政策给予救助。

第二十七条 有条件的市(区)要成立以接收智力残疾人和精神病康复者为主的工疗机构,为其提供职业康复训练服务,以解决其家庭后顾之忧;各市(区)在有条件的社区,成立相应的智力残疾人和精神病人庇护站,组织社区成员,采取社区与家庭相结合的办法,对轻度智力残疾人和精神病康复者进行有效监护。

第二十八条 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免收残疾人就医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对持有《江门市区低收入家庭证》的残疾人,按照市政府对低收入家庭有关优惠政策执行。对残疾人婚前体检,免收体检费。

第二十九条 对符合相关条件的残疾人,各级政府应当扶持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符合救助条件的精神残疾人、肢体残疾人、智力残疾人、听力残疾人、语言残疾人、视力残疾人,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康复救助,费用可在各级残联康复救助经费中列支;对患有恶性肿瘤(血液病)、慢性肾功能不全(需透析治疗)等重大疾病或器官移植的低保残疾人对象,由民政部门在特定病种医疗救助基金中按规定给予救助;对享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后仍有困难的残疾人家庭,由各级残联在“扶贫风险准备金”中给予临时救助。

第三十条 市和各市(区)政府要按照国家、省、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统一要求,每年要安排本级残疾人各项康复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使更多残疾人通过以家庭自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相结合的办法,有机会进行残障的矫治和康复。



第六章 就学扶助



第三十一条 残疾儿童能够随班就读的就近安排入学,入学年龄可以适当放宽。

第三十二条 公办康复机构对接受学前康复教育训练的听力、脑瘫和智残等低保、低收入家庭残疾儿童免收康复训练费,保教费减免50%;对有特殊困难家庭残疾儿童减收康复训练费,保教费减免50%。

第三十三条 参加国家承认学历(大专以上)全日制高等教育以及函授、电大、远程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研究生教育的残疾人,单科考试成绩及格,累计通过五门课程考试的可以申请助学补贴一次,每次资助1000元,总资助额:大专3000元、本科4000元、研究生5000元,补助资金由当地残联在专项资金中安排。

第三十四条 对持有低保、低收入家庭证的残疾学生或残疾人子女就读我市公办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按照粤府[2007]92号文和江委办[2008]64号文给予就学资助。



第七章 社会参与



第三十五条 进入公共场所的无障碍通道逐步专设方便残疾人、老年人、儿童使用的器具,城市公共场所的停车场要逐步设置残疾人代步车的专门泊位。对占用残疾人代步车泊位和户外公共场所无障碍通道的行为,公安和城管部门可以按交通和城市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六条 行走不便的残疾人搭乘出租车或其他有关车辆参与社会活动,在特殊情况下,经有关部门批准,在确保道路畅通和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在禁停区域内上下车。

第三十七条 鼓励从事公共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办方便残疾人的优惠服务项目,给予减免残疾人电话初装费、有线电视装机工料费、上网费等费用的优惠。

第三十八条 贫困残疾人申办残疾人证,到评残机构进行残疾等级鉴定,凭低保或低收入家庭证,评残机构减半收取残疾鉴定费,其余部分由当地残疾人联合会给予补助。

第三十九条 残疾人到医院就医,应当优先照顾挂号、就诊、化验、交费、取药。到银行、邮政、电信等公共服务单位办理业务,应当给予优先办理。

第四十条 残疾人持有效残疾人证可以免费进入本市行政区域内政府举办的纪念馆、文化馆、体育馆(观看营利性体育比赛除外)、公园、动物园、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对盲人、智力残疾人、双下肢残疾人和其他重度残疾人,可以允许一名陪护人员免费进入上述公共场所。

 残疾人持有效残疾人证可以在政府举办的图书馆免费办理借书证、阅览证。盲人读物邮件免费寄递。

 残疾人持有效残疾人证可以免费使用收费公厕。

 残疾人持有效残疾人证在公办电影院、影剧院、体育场(馆)观看电影、录像、文艺演出、体育表演,以及具备游泳条件的残疾人进入市游泳中心游泳,票价一律实行五折优惠;在全国助残日(每年5月的第3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每年9月的第4个星期日)、国际盲人节(每年10月15日)、国际残疾人日(每年12月3日)和法定节日实行免费优惠。

第四十一条 盲人和重度(一级)肢残人持有效残疾人证免费乘坐城市市区内公共交通工具。

 市区户籍的残疾人持有效残疾人证自费购买乘车意外保险后可以申请办理免费乘车证免费乘坐市区内城市公共交通工具。

 残疾人可以免费携带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

第四十二条 残疾人参加各级各类文艺、体育、职业技能等竞赛,所在单位要给予支持和帮助,集训、演出、比赛期间其工资、奖金、福利待遇不变;无固定收入的,由组织者发给相应的补贴。

第四十三条 本市的残疾人,其配偶及子女户籍在外地(含外省市、本省外市及本市外市、区)的,婚后即可以办理户口迁入本市手续,符合国家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的子女随迁,公安部门优先办理,并免收有关费用。



 第八章 权益保障



第四十四条 电视媒体要积极推广手语,让更多人了解无声的世界。残联要针对公共事业和服务行业定期举办免费的手语课程。

第四十五条 对涉及残疾人权益的案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优先受理、优先办理,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 司法部门和法律援助机构要优先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免收法律服务费;要建立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台帐,积极开展争创“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示范岗”活动。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市、各市(区)残疾人联合会负责对本办法的实施进行日常的监督检查,并有权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作出处理。

第四十七条 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办法骗取残疾人优待扶助的,由负责优待扶助工作的相关主管部门给予警告,限期退回非法所得;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不依法履行职责,应当给予残疾人扶助而未给予的,或者滥用职权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第十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市区是指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各镇、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

 以上条款中的“市”指江门市本级,“市(区)”指市所辖三区四市。

第五十条 各市(区)人民政府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具体办法。

第五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确保配套扶助资金的落实,具体标准另行制定后执行。

第五十二条 国家、省对扶助残疾人有新规定出台的,按新规定执行。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2002年6月6日公布的《江门市关于残疾人优惠待遇暂行办法》(江府[2002]14号)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民用航空运输协定

中国政府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民用航空运输协定


(签订日期1975年10月31日 生效日期1978年5月2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为了便利中国人民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发展两国航空运输方面的相互关系,根据互相尊重独立和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友好合作的原则,就建立和经营两国领土之间及其以远地区的定期航班,协议如下:

  第一条
  一、缔约一方给予缔约另一方在缔约双方商定并以外交换文确认的航线(该外交换文和航线以下分别称为《关于航线的换文》和《规定航线》)上经营定期航班(以下称为《协议航班》)的权利。
  二、在遵守本协定规定的情况下,经缔约一方指定的空运企业(以下称为“指定空运企业”)在规定航线上飞行协议航班的飞机,有权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规定航线上的地点降停,上下前往或来自缔约一方领土和前往或来自缔约双方领土之间的经停点的国际旅客、行李、货物和邮件。
  三、缔约一方应将其指定空运企业开始经营协议航班的日期,至迟在开航前六十天通知缔约另一方。

  第二条
  一、缔约一方有权指定一家空运企业,在关于航线的换文中的规定航线上经营协议航班,并经由外交途径将这一指定通知缔约另一方。
  二、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的主要所有权和有效管理权应属于该缔约方或其公民。
  三、在遵守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况下,缔约另一方在收到上述通知后,应即将经营许可给予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
  四、如按照本协定第八条的规定为协议航班制定的运价业已生效,根据本条第一、第二和第三款的规定被指定和获许的空运企业方可开始经营协议航班。

  第三条
  一、在下列情况下,缔约一方有权取消已给予缔约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的经营许可,或暂停该空运企业行使本协定第一条规定的权利,或对行使这些权利规定它认为必要的条件:
  (一)如它对该空运企业的主要所有权和有效管理权属于指定该空运企业的缔约方或其公民的情况有疑义;
  (二)如该空运企业不遵守缔约一方的法律或规定;
  (三)如该空运企业在其他方面没有按照本协定规定的条件经营。
  二、除非为了防止进一步违反法律和规定,必须立即执行本条第一款所述的取消、暂停或规定条件,这种权利只能在与缔约另一方协商后方可行使。

  第四条 缔约一方关于从事国际航班飞行的飞机进出其领土和在其领土内停留、运行的法律和规定,以及关于旅客、空勤组、行李、货物和邮件进出其领土和在其领土内停留的法律和规定,均适用于缔约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在缔约一方领土内的飞机、空勤组和所载运的旅客、行李、货物和邮件。缔约一方应及时向缔约另一方提供上述有关的法律和规定的资料。

  第五条
  一、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飞行协议航班的飞机及留置在飞机上的正常设备、零备件、燃料、润滑油和机上供应品(包括食品、饮料和烟草),如这些设备和物品留置在飞机上直至再次运出或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航段上使用,在进出缔约另一方领土时,应豁免对物品进口、出口或过境所征收的任何关税、检验费和其它类似费用。
  二、下列物资除为提供的服务应付的费用外,亦应豁免任何关税、检验费和其它类似费用:
  (一)在缔约一方领土内装上飞机、在该缔约方当局规定数量以内的供缔约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飞行协议航班的出境飞机上使用的机上供应品;
  (二)临时运入缔约一方领土、供缔约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飞行协议航班所用的飞机零备件、机上正常设备和机上供应品;
  (三)为缔约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飞行协议航班的出境飞机供应的燃料和润滑油,即使这些燃料和润滑油系供在加注的缔约一方境内的航段上使用。
  三、留置在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飞机上和临时运入缔约另一方领土的机上正常设备、物资和供应品,只有在缔约另一方海关当局同意后,方可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卸下。遇此情况,上述物品应交上述当局监管,并不得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转售或移作他用,直至再次运出,或根据海关规定另作处理。

  第六条
  一、缔约一方应在其领土内为缔约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提供经营规定航线所用的机场和备降机场,并提供飞行协议航班所需的通信、导航、气象和其他附属服务。具体办法由缔约双方航空当局协议(在本协定中,“航空当局”一词,中国方面指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方面指联邦交通部长)。
  二、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使用缔约另一方的机场、设备、技术服务和导航设备,应按照缔约另一方有关当局规定的公平合理的费率付费。此项费率不应高于其他国家空运企业通常所付的费率。

  第七条
  一、缔约双方指定空运企业在规定航线上经营协议航班时,应享有公平合理的机会。
  二、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在经营协议航班时,应考虑到缔约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的利益,以免不适当地影响后者在相同航线或航段上提供的航班。
  三、经营规定航线有关的班次、机型、班期时刻以及业务代理和地面服务事项,应由缔约双方指定空运企业讨论确定。按此协议的班次、机型和班期时刻应经各自的航空当局同意。
  四、缔约双方指定空运企业提供的协议航班,应满足当前和预计到的、来自或前往指定该空运企业的缔约方领土内的旅客、行李、货物和邮件的运输要求。为在第三国领土内规定航线上地点上下的旅客、行李、货物和邮件提供运输,应遵照运力与下列各项需要相联系的总原则:
  (一)来自和前往指定该空运企业的缔约方领土的业务需要;
  (二)在考虑到协议航班所经地区其他国家的空运企业所建立的其他航班后,该地区的业务需要;
  (三)直达航班经营的需要。

  第八条
  一、在以下各款中,“运价”指为运输旅客、行李和货物所支付的价格以及采用这些价格的条件,包括代理和提供其他附属服务的价格和条件,但不包括运输邮件的报酬或条件。
  二、缔约双方指定空运企业应就规定航线上缔约一方领土和缔约另一方领土间所采用的运价进行协议。此种运价,应在合理的水平上制定,适当考虑到一切有关因素,包括经营成本、合理的利润和其他空运企业的运价。
  三、按此协议的运价至少应在其预计实行之日六十天以前,提交各自航空当局同意。在特殊情况下,经上述当局协议,这一期限可予缩短。
  四、如未能根据本条第二款规定就运价达成协议,或如在本条第三款规定适用的期限内,缔约一方航空当局对根据第二款规定所商定的运价,向缔约另一方航空当局发出异议通知,缔约双方航空当局应设法相互协议,确定运价。
  五、如缔约双方航空当局未能就根据本条第三款规定向其提交的任何运价,或根据本条第四款就运价的确定达成协议,此项分歧应根据本协定第十三条规定予以解决。
  六、在新运价制定以前,根据本条各项规定制定的运价仍应有效。
  七、在规定航线上缔约一方和第三国之间的运价应为该缔约一方与各该第三国政府同意的运价。

  第九条 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经营国际运输所得的收入,缔约另一方应允许按正式比价结汇。
  如缔约双方间的支付按特别协议进行,则应按该协议办理。

  第十条
  一、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为了经营规定航线,有权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规定航线的通航地点设立代表机构。代表机构的人员应经缔约另一方同意,其人数由缔约双方指定空运企业商定,并经缔约双方航空当局同意。代表机构人员必须遵守驻在国的现行法律和规定。
  二、缔约一方应为缔约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的代表机构和工作人员提供协助和便利,保护其安全。
  三、缔约一方应设法保证在其领土内的缔约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的协议航班所用的飞机、器材和其他财产的安全。
  四、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在规定航线上飞行的空勤组成员,应为该缔约方公民。如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愿雇佣其他国籍的空勤组成员飞行规定航线,应经缔约另一方同意。

  第十一条
  一、如缔约一方指定空运企业的飞机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发生事故或遇险,缔约另一方应指示其有关当局立即通知缔约一方航空当局,并应对上述飞机上的空勤组和旅客提供必要的援助。
  二、如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重伤、或造成飞机严重损坏时,缔约另一方应指示其有关当局进一步采取下列措施:
  (一)立即进行寻找和营救;
  (二)保护证据并确保该飞机及其装载物的安全;
  (三)调查事故情况;
  (四)允许缔约一方的观察员接近飞机,并于调查事故时在场;
  (五)如调查中不再需要该飞机及其装载物,应立即予以放行;
  (六)将调查结果书面通知缔约一方航空当局。

  第十二条 缔约双方应本着密切合作的精神,经常交换意见,以保证实施和满意地遵守本协定及关于航线的换文中的各项规定。

  第十三条 缔约双方如对本协定的解释或实施发生争端,应首先指示其各自的航空当局通过谈判予以解决。如上述当局不能达成协议,缔约一方可要求同缔约另一方协商。此项协商应在提出要求之日起六十天内开始。

  第十四条 缔约一方如欲修改或补充本协定的任何规定,可要求同缔约另一方协商。此项协商应在提出要求之日起六十天内开始。经协商所作的修改或补充,在缔约双方相互通知已各自履行了使其生效的内部手续后开始生效。

  第十五条
  一、本协定在缔约双方履行了各自的法律或宪法手续并以外交换文相互通知后生效。
  二、缔约一方可随时将终止本协定的决定通知缔约另一方。本协定在缔约另一方接到通知之日起十二个月后终止。如在期满前,上述通知已经撤销,并取得缔约另一方同意后,则本协定继续生效。
  本协定于一九七五年十月三十一日在北京签订,共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德文和英文写成,三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在解释上遇有分歧时,以英文文本为准。
  注:双方已履行了各自的法律手续,本协定于一九七八年五月二十四日起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政府代表             政府代表
                   库特·克沙伊德勒
   刘 存 信         罗尔夫·弗里德曼·保尔斯
   (签字)             (签字)

哈尔滨市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


哈尔滨市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
 (2007年12月5日哈尔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8年6月13日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批准)

哈尔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6号)

  《哈尔滨市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业经哈尔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07年12月5日通过,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08年6月13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00八年七月二十四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机械作业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农业机械化促进活动。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

  本条例所称农业机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初加工等相关农事活动的机械和设备。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主管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市农机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农业机械化促进工作。

  区、县(市)人民政府主管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区、县(市)农机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本辖区内的农业机械化促进工作。

  发展和改革、农业、财政、工商、质量技术监督、林业、畜牧、水利、科技、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农业机械化促进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加强科学引导、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加大投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第六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对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扶持措施

  第七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把推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增加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

  第八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农业机械化专项资金,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逐步增加。

  农业机械化专项资金应当主要用于下列事项支出:

  (一)对农民和农业机械作业组织购买的本市重点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进行补贴;

  (二)对购买先进大型维修设备进行补贴;

  (三)支持农业机械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

  (四)对利用大型农业机械深松耕暄作业进行补贴;

  (五)扶持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

  (六)促进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培训等服务活动。

  第九条 农业机械化专项资金的使用应当公开、公正、及时、有效,按照规定合理分配,不得贪占、截留和挪用。

  财政、审计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每年对农业机械化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对未按照规定使用农业机械化专项资金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向财政、审计等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和举报。

  第十条 市和区、县(市)农机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农业机械化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同级人民政府。

  第十一条 市和区、县(市)农机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政府补贴购置的农业机械档案。

  政府补贴购置的农业机械在二年内不得转卖或者转让。在二年内转卖或者转让的,农机主管部门应当全额收缴购机时所享受的补贴资金并上缴财政;在二年后转卖或者转让的,农机主管部门对超过购机时个人自付金额部分的所得予以收缴并上缴财政。

  第十二条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支持农村机耕道路、大中型机具场库棚等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

  第十三条 市和区、县(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农业机械化科研开发项目纳入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第十四条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院校和农业机械生产者,根据农业发展需求,研究、开发、生产和引进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的农业机械和相关技术。

  鼓励和支持农业机械科研单位、科研人员,以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方式,实现农业机械化科研成果的转化。

  第三章 推广使用

  第十五条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的农业区域建立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设施,为农民和农业机械作业组织提供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培训等服务,逐步建立以政府推广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业机械化推广服务体系。

  第十六条市农机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财政等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推广农业新技术与加快农机具更新的原则和本市农业生产实际需要,依据国家和省公布的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确定本市重点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

  第十七条市和区、县(市)农机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开展农业机械科技知识的宣传工作,促进农业机械新机具、新技术的普及。

  第十八条 市、县(市)农机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农业机械培训管理工作。

  第十九条市和县(市)农机主管部门应当鼓励、扶持取得相应资质的农业机械培训机构参与新机具、新技术培训;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参与公益性新机具、新技术培训。

  第二十条 从事农业机械驾驶培训活动的机构,应当取得相应的资质,并报市农机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章 社会化服务

  第二十一条市、县(市)农机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网络,加强农业机械信息、技术咨询、人员培训和维修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

  第二十二条 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集展销、演示、中介、信息、售后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农业机械综合服务市场。

  第二十三条引导农民自愿组建各种形式的农业机械作业组织,促进农业机械规模化经营,并在购机补贴、燃油补贴等方面给予扶持。

  第二十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机械作业服务。

  第二十五条市和区、县(市)农机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对农业机械跨区作业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服务、咨询,并受理有关投诉。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为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提供通行便利和服务。

  第五章 质量保障

  第二十六条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农机主管部门应当各负其责,依法保障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有偿作业质量。

  农机主管部门可以在其职责范围内组织具有农业机械质量监督和市场监管职能的部门,对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有偿作业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农业机械生产和销售者应当依法对产品质量负责,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农业机械;

  (二)生产、销售利用残次零配件和报废机具部件拼装的农业机械;

  (三)生产、销售没有或者不符合标准、技术规范的农业机械;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 设立农业机械维修厂(点)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符合技术条件的维修场所;

  (二)具有相应的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

  (三)具有相应技术等级的专业技术人员。

  具备前款规定条件的,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机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合格,取得《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并依法办理工商执照后,方可从事农业机械维修活动。

  农业机械维修厂(点)应当在《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定的技术范围内从事维修业务。

  第二十九条 农业机械维修者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使用不符合标准或者技术规范的维修配件维修农业机械;

  (二)利用维修配件或者报废机具的部件拼装农业机械整机;

  (三)承揽已报废农业机械的维修业务;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条 农业机械作业服务者提供有偿作业服务时,应当按照农业机械作业标准或者技术规范进行,并保证作业质量。

  第三十一条 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有偿作业质量不符合技术规范或者作业标准的,应当依法予以更换、退货、修理、返工重作或者赔偿损失。

  第三十二条 市、县(市)农机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投诉机制,公布投诉电话和网络投诉信箱,受理群众对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有偿作业质量的举报和投诉,并依法处理。

  第六章 安全管理

  第三十三条市、县(市)农机主管部门负责农业机械及其驾驶员、操作人员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由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负责。

  第三十四条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以及其他自走式农业机械在投入使用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所在地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申请登记,领取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脱粒机、铡草机等涉及人身安全的农产品加工机械所有人,应当自购买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备案。

  第三十五条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以及其他自走式农业机械驾驶员,应当符合规定的条件,经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取得驾驶证后,方可从事驾驶活动。

  农业机械驾驶员、操作人员应当遵守农业机械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操作。

  第三十六条已登记的拖拉机达到国家和省规定强制报废标准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在报废期满2个月前,书面提示拖拉机所有人到期办理注销登记。

  拖拉机所有人接到提示后,应当在报废期满后的30日内办理注销登记,逾期不办理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公告该拖拉机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作废。

  第三十七条农业机械作业组织的固定作业场所应当有安全防护措施和齐全的消防器材,农业机具安装、电源装配应当符合技术规范。

  第三十八条农业机械使用者不得利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以及其他自走式农业机械的非乘坐(站)部位载人,以及擅自增设座位、踏板或者超员、超速、超负荷作业。

  第三十九条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对农业机械的驾驶员、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农业机械作业开展安全检查,督促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及时纠正违章行为,消除事故隐患。

  第四十条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佩戴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标识、出示有效证件,文明执法,接受群众监督。

  第四十一条农业机械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由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进行处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依法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处理。

  第四十二条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定期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拖拉机登记、安全技术检验以及拖拉机驾驶证发放情况。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拖拉机驾驶员做出暂扣、吊销驾驶证处罚或者记分处理的,应当定期将处罚和记分情况通报有关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吊销驾驶证的,应当将驾驶证送交有关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农机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政府补贴购置的农业机械转卖或者转让未按规定交回补贴资金的,责令改正,并按照政府补贴资金5%以上10%以下处以罚款;

  (二)未取得《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从事农业机械维修活动的,责令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三)农业机械维修厂(点)未按照《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定的技术范围从事维修业务的,责令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以20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

  (四)农业机械作业组织的固定作业场所没有安全防护措施、消防器材不齐全或者机具安装、电源装置不符合技术规范的,责令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以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农业机械使用者利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以及其他自走式农业机械的非乘坐(站)部位载人,以及擅自增设座位、踏板或者超员、超速、超负荷作业的,由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责令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以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其他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农机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本条例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1995年4月14日市人大常委会发布并根据2004年12月18日公布的《关于修改〈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等十六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的《哈尔滨市大中型农机具管理条例》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