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继续实施的行政许可等项目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15:29:06   浏览:831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继续实施的行政许可等项目的决定

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


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继续实施的行政许可等项目的决定

市政府令第183号



《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继续实施的行政许可等项目的决定》已经2007年10月29日市人民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
二00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继续实施的行政许可等项目的决定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市人民政府对我市现行的行政许可项目、许可规定及实施机关等进行了认真清理。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对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省人民政府规章认定的196项行政许可项目予以继续实施。
  现将继续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予以公布。各区、各部门要搞好行政许可项目的公示工作,尽快将继续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的名称、依据、条件、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并按要求建立相关配套制度,严格依法实施行政许可。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铁路路风问题判定及处罚实施办法

铁道部


铁路路风问题判定及处罚实施办法
1998年2月6日,铁道部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执行《铁路路风监察监督办法》,强化检查监督,严肃查处路风问题,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反腐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有下列路风问题之一的,定为重大路风事件:
(一)以车谋私金额(含实物折算价值,下同)5000元(含本数,下同)以上,以票谋私金额2000元以上;
(二)违法违纪经营,乱收费、乱加价,累计金额500000元以上;
(三)私带无票旅客、行包,按所乘(运)区间票价(运价)和乘务员收受好处费合计3000元以上;
(四)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直接或参与违法违纪贩运、营利性捎带货物一次价值在10000元以上;
(五)在工作期间,伤害旅客、货主,造成死亡,或强奸旅客、货主;
(六)野蛮装卸,造成货运损失,直接经济损失一次在30000元以上;
(七)虽未构成上述条款,但在路内外造成特别恶劣影响,使路风路誉遭受严重损害。
第三条 有下列路风问题之一的,定为严重路风事件:
(一)以车谋私金额2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以票谋私金额800元以上不足2000元;
(二)违法违纪经营,乱收费、乱加价,累计金额在200000元以上不足500000元;
(三)私带无票旅客、行包,按所乘(运)区间票价(运价)和乘务员收受的好处费合计1500元以上不足3000元;
(四)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直接或参与违法违纪贩运、营利性捎带货物一次价值在5000元以上不足10000元;
(五)在工作期间,殴打旅客、货主,造成重伤,或卖淫、嫖娼;
(六)野蛮装卸,造成货物损坏,直接经济损失一次在10000元以上不足30000元;
(七)虽未构成上述条款,但在路内外造成恶劣影响,使路风路誉遭受很大损害。
第四条 有下列路风问题之一的,定为一般路风事件:
(一)以车谋私金额1000元以上不足2000元,以票谋私金额200元以上不足800元;
(二)违法违纪经营,乱收费、乱加价,累计金额在50000元以上不足200000元;
(三)私带无票旅客、行包,按所乘(运)区间票价(运价)和乘务员收受好处费合计300元以上不足1500元;
(四)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直接或参与违法违纪贩运、营利性捎带货物一次价值在3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
(五)在工作期间,殴打旅客、货主,造成轻伤;
(六)野蛮装卸,造成货物损坏,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上不足10000元;
(七)站车或工作人员内外勾结,雇用“帮工”,纵容和支持随车、围车叫卖人员,强行搭售商品,造成很坏影响;
(八)虽未构成上述条款,但在路内外造成很坏影响,使路风路誉遭受较大损害。
第五条 未构成路风事件的路风问题,定为路风不良反映。
第六条 发生路风问题,按本办法予以定性,依据铁道部《违反铁路路风管理办法的行政处分规定》(试行)进行处罚。
(一)给予干部、职工的处罚,应严格按照管理权限办理。
(二)一年内多次发生路风问题的同一责任者,应从重处罚。
(三)两人以上共同谋私的,按谋私总额定性;主要责任者按谋私总数处罚,其他人员按个人所得数额处罚。
(四)凡发生路风问题主动向上级报告,并认真查处,积极整改,挽回影响的,视为自查自纠,可从轻处罚或不处罚。
(五)凡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的,要加重处罚,并严肃追究领导者和作假者的责任。
(六)对路风问题责任单位的经济处罚,由路风建设机构填发《路风监察通知书》及《路风问题罚款通知书》(样式附后),送劳资、财务部门和责任单位,罚款金额在年度工资结算时予以扣除。
第七条 本办法由铁道部劳动工资司和路风建设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表
路风问题罚款通知单
----------------------------------------------------
|责任单位| |问题定性| |
|--------|------------|--------|--------------|
|发生时间| |发生地点| |
|------------------------------------------------|
|主要情况: |
| |
| |
| |
|------------------------------------------------|
|处罚意见: |
| |
| |
| |
----------------------------------------------------
填报单位: (章) 报告日期:


四川省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


四川省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四川省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已由四川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1998年10月1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防止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预防和打击制造毒品犯罪活动,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的有关规定,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生产(含加工、合成)、经营、使用、储存和运输(含携带)易制毒化学品,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易制毒化学品,是指按国家有关规定或本条例实行严格管理的容易被用于非法生产毒品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化学品。
对麻黄素的管理,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易制毒化学品的名称及批量标准见本条例附录。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的领导。
公安机关依据本条例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使用、储存和运输进行监督管理。
化工、卫生、医药、工商、贸易、交通等有关部门按其职责分工做好行业管理工作。
第五条 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和批量使用,实行登记证管理制度;对易制毒化学品的储存和跨市、地、州批量运输实行许可证管理制度。
第六条 生产、经营及批量使用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凭营业执照和行业主管部门核发的或国家规定的有效证件,到当地县以上公安机关登记并领取登记证。
第七条 超过批量标准跨市、地、州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的,物主应凭有效证明文件到运入地或运出地县以上公安机关办理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许可证。实际运输的易制毒化学品品名、数量及运输路线应当与运输许可证中载明的一致。
运输许可证实行一证一次有效,不得重复使用。
第八条 公安机关应在出入省的通道,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运输的检查工作。
第九条 开展易制毒化学品储存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向当地县以上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由公安机关会同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由县以上公安机关发给易制毒化学品储存许可证。
储存单位和个人不得为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易制毒化学品储存服务。
第十条 省外单位和个人在四川省批量购买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凭营业执照副本和有效证明文件,在运出地县以上公安机关办理运输许可证,并应向有生产、经营登记证的企业购买。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无登记证的单位和个人批量销售易制毒化学品。
第十二条 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应按照国家有关对外贸易的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批量使用、储存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建立严格的自查登记制度,每6个月向所在地县以上公安机关报告一次,并接受县以上公安机关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查验。
第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以上公安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3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登记证生产、经营和批量使用易制毒化学品的;
(二)无许可证从事易制毒化学品储存业务的;
(三)向无登记证的单位和个人批量销售易制毒化学品的。
第十五条 无许可证超过批量标准跨市、地、州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的物主,由县以上公安机关处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无许可证向省外运输的易制毒化学品,由县以上公安机关予以暂扣,对不能证明来源和合法用途的,由县以上公安机关予以没收。
第十六条 冒领、骗领、伪造、变造和买卖、转借本条例规定的有关证件的,由县以上公安机关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使用、储存易制毒化学品时,未建立自查登记制度或未按期报告的,由县以上公安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处5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人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 非法买卖易制毒化学品,或者非法运输、携带易制毒化学品出境,或者明知他人制造毒品而为其提供易制毒化学品,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妨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根据本条例负有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对依据本条例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当事人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二条 依据本条例罚没的款、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 本条例规定的生产、经营、使用登记证和储存、运输许可证,由四川省公安厅统一制作,县以上公安机关发放,收费标准由省财政厅和省物价局核定。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四川省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8年10月17日